【学党史 谱新篇】(第4期)中共三大统一战线,国共合作共创大业

来源:四川能投物产集团 发布日期:2021-06-09 0

1923年的中华大地,军阀混战,列强入侵。“为争自由而战,为争人权而战”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。

但是,在反动军阀吴佩孚等人的血腥镇压下,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以震惊中外的“二七惨案”而宣告失败,工人运动走向低潮。

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,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,就要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联合战线。

而孙中山在经过陈炯明叛变事件后,也急于寻求新的同盟者。

中共三大召开

1923年6月的广州,正值盛夏。时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从上海来到了广州。与他前后抵达的,是来自国内各地的党代表和工运领导,李大钊、张国焘等人就在此列。他们来参加的,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
考虑到安全问题,负责筹备会议的广东区委临时租用了恤孤院路31号,作为秘密开会地点。1923年6月12日至20日,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(现恤孤院路3号)召开。


陈独秀、李大钊、毛泽东、蔡和森、陈潭秋、恽代英、瞿秋白、张国焘、李立三、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,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。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。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。

艰辛探索

党的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。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和热烈争论,对怎样实行国共合作,为什么采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,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作了深入论证。肯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。

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重要意见,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,并受大会指派主持起草《农民问题决议案》。会议通过了党史上的第一部《农民问题决议案》,表明我们党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意义。会议通过的《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》写道:“至于农民当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,占非常重要地位,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,也很难成功。”

最终,会议通过了《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》,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,实行党内合作,以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。

浴血新征

此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,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改组,确定了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,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。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、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,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,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。 

历史意义

中共三大,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。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的背景下更新观念、实现理论创新和政策转变的一次重要会议。这次会议决定了国共两党后来的命运,国共关系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。 

大会结束当天,代表们来到黄花岗烈士墓前,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挥下高唱国际歌。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,就在雄壮有力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了。

最后,让我们重温《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》中的一句话:“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,更进而谋世界革命,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。”现在读来,仍旧掷地有声。